资讯中心

来源:kaiyun    发布时间:2024-07-02 12:51:27


  

资讯中心

  (五)大力推进能效提升,加快实现节约发展。通过优化结构、创新技术、精益管理等一系列手段全方面提升工业能源利用效率。一是提升新建项目能效水平。加强节能评估审查和后评价,严控钢铁、石化、电力等高载能行业产能扩张,在节能、环保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准入门槛。大力推行新建项目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引入专业方面技术机构参与项目能源系统的设计和建设。二是推进重点行业节约能源改造。针对高载能行业推进专用设备节约能源改造和余热余压利用,包括钢铁行业的焦炉、烧结节约能源改造,高炉水渣余热资源利用改造等;石化行业的冷却循环水系统优化改造、低温热综合利用改造;电力行业的脱硫岛烟气余热回收改造、风机运行优化改造等。针对一般制造行业推进通用设备能效提升,包括电子、医药、汽车行业的制冷系统改造;机械、轻工等行业的空压机系统改造;机械行业的电能质量改善改造等。

  1、着力推广钢铁行业清洁工艺。重点推广焦炉、烧结节能改造、高炉水渣余热利用、加热炉余热回收、干熄焦装置发电、焦炉荒煤气回收利用、加热炉富氧燃烧、加热炉烟气露点以下余热回收、高炉TRT干法除尘改造等节能技术。

  2、推进石化、化工行业清洁工艺。实施烯烃装置冷却循环水系统优化、芳烃装置低温热综合利用,以及相变复合热交换技术、螺杆膨胀动力机技术、超声波除垢技术等节能技术改造项目。

  3、电力行业绿色改造和优化调度。重点推广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整体优化、电站锅炉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多级密封加漏风回收系统、脱硫岛烟气余热回收及风机运行优化等技术;优先调度运作状况较好的机组,提高运行机组的负荷率,控制本市公用燃煤电厂平均供电煤耗不高于290克标煤/千瓦时。

  1、推进制冷系统专项改造。重点围绕电子、医药、汽车行业进行制冷系统专项改造,推广磁悬浮冷水机、地源热泵等节能制冷设备,鼓励企业搭建中央控制管理系统监控制冷设备及其附属设备,通过智能运算提高制冷系统运行效率。

  2、推进空压机系统专项改造。重点围绕机械、轻工、石化行业进行空压机系统专项改造,鼓励企业建设空压机节能监控系统优化运行空压机群,减少空载时间实现按需供气,优化车间管网提高末端用气效率。

  3、推进电能质量改善。重点围绕钢铁、机械、建材行业进行电能质量改善专项工程,鼓励企业建设电能质量实时监控系统,并采用静止无功补偿装置、有源滤波器等率无功补偿和谐波治理方法和设备,保持企业电能质量品质及用电稳定性,提高用电效率。

  三是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聚焦重点行业,继续推进钢铁、石化、建材、有色金属、轻工、纺织、医药及四大工艺(铸造、锻造、热处理、电镀)等重点行业结构优化,聚焦重点区域,实施50个产业体系调整重点区域专项。至“十三五”末,节约标煤约100万吨。

  (六)推进工业低碳转型,持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继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降低化石能源在工业能耗中的比重,鼓励新能源、新技术的应用。一是严控煤炭消费总量。全面完成全市28台集中供热及热电联产燃煤锅炉的天然气替代或者关停。二是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进工业能源消费结构绿色低碳转型,鼓励企业开发利用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加快工业公司分布式能源中心建设。推动300MW屋顶光伏建设项目和2MW微风发电示范项目,开展园区智能微网技术优化试点。三是实施能源低碳化改造。鼓励钢铁行业降低铁钢比,减少高炉和炼焦用煤;全方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约能源改造,推进煤炭清洁利用。开展工艺过程温室气体减排改造。

  (七)突出预防性控制,扩大清洁生产覆盖面。以源头削减污染物产生为目标,扩大清洁生产覆盖面,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一是推进有毒有害物减量化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推进电器电子、汽车、化工、医药等重点行业有毒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限制使用,持续推进高风险污染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的减量替代,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二是推进重点行业、基础工艺的清洁生产改造。通过实施先进适用的绿色基础制造工艺等清洁生产技术,推动传统基础制造工艺智能化发展,编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共性技术指南。三是全面落实国家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专项工作。推进和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和土壤污染防治重点行业绿色工艺、技术和装备推广方案,建设一批重点行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四是扩大清洁推进范围、提高清洁生产质量效益。在工业园区探索推行清洁生产的整体模式,推动实现12个重点行业和绿色示范园区创建清洁生产全覆盖,全面挖掘和实施综合利用、污染控制项目。五年落实清洁生产技术改造2000项,每年建成20家清洁生产示范企业。

  (八)推行循环生产方式,加速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推进各类废弃物、高值、深度利用,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一是推动大宗固废深度利用,向精细化、大掺量、高的附加价值利用方向发展。推广钢渣透水产品、墙体自保温材料、人造轻骨料、建筑加气砌块等的市场应用;推进宝钢冶炼渣、宝山城建物资、嘉定伟翔电子废弃物等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按照废弃物产生分布和合理运输半径,规划建设若干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集聚区。二是全力发展再制造产业。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电机产品、通信设施等的再制造;推进临港再制造示范基地的产业集聚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重点再制造企业为依托,加快完善有利于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逆向回收物流体系。三是推进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重点开展以“四机一脑”、办公设备、印刷线路板、废旧电池电瓶等为主的废旧电子电器的拆解、分选、处置利用和再制造;进一步推进冶炼煤气、余热余压等的再生利用,提高利用效率。四是推进水资源循环利用。采用可靠的水处理技术工艺,提高水循环利用率,推动工业废水净化处理回用。推广特许经营、委托运营等节水模式,提高节水管理和资源利用率。

  (九)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区域联动和产业链延伸发展。充分把握“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建设机遇,推动绿色科技、绿色制造及绿色服务引进来和走出去。一是加强与长三角以及全国市场的业务对接融合,支持国内别的地方企业拓展布局,在上海设立研发机构、营销中心或企业总部,鼓励本市企业通过技术合作、产业投资、资产重组、服务输出、外设分支机构等多种方式开拓国内市场,增强辐射带动作用。二是热情参加竞争与合作,围绕上海建设具有影响力的科学技术创新中心,紧跟绿色科技发展动向,加强节能低碳和环保领域交流,吸引研发资源和先进的技术转移,鼓励国内外科研机构、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带领企业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利用境外投资、工程承包、技术合作、装备出口等方式开拓市场。三是建立产业联动发展长效机制,推动建立节能减排、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清洁技术、清洁能源开发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平台,加强企业人员培训,提升引进来和走出去的能力,推进政府部门、研究机构、行业协会、企业间交流互动,热情参加绿色产品政策和绿色能源开发利用领域的交流合作。

  (一)健全体制机制,强化责任担当。充分的发挥各行业组织、节能环保咨询服务机构及行业专家的作用,提供技术与咨询服务。把能耗总量和污染物总量控制作为区域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依据。严格节能减排目标考核,分解、细化考核指标,确保目标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到位、奖惩分明。对公司节能减排领域的不良记录,按规定纳入征信管理系统。

  (二)加强法治建设,完善执法监督。健全工业节能减排管理政策制度,完善工业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分级节能减排监察体系,鼓励工业相对集中的区县组建节能监察队伍。完善日常监察与专项监察相结合的监察工作长效机制。加强监察执法队伍培训和能力建设,提升信息化监管能力和监察水平。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能效水平的事中事后监管,对项目节能评估及节能审查意见落实情况做监督检查。

  (三)注重政策引导,加大财税扶持。从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入手,鼓励园区、企业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进节约能源改造,支持节能环保产品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推广。完善财税支持政策,落实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节能节水环保装备所得税优惠政策,鼓励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示范。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节能环保领域重点项目、示范项目及节能产品推广、示范试点、宣传培训和信息服务。

  (四)创新金融机制,拓宽融资渠道。推进绿色金融,助力绿色发展,引导社会资本、产业资本流向节能环保产业。拓宽绿色制造融资渠道,发展绿色债券、绿色PPP、碳金融。建设以用能企业、节能服务企业为主体的信用评估体系,引导和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信用等级良好企业项目的信贷支持。由专业机构牵头,各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参与,组建以节能低碳产业为主要投资方向的产业基金,通过PE、VC等投资机构全力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园区、重点企业、重大产业化项目、重大研发创新项目、公共服务平台、政府PPP项等的建设和发展。

  (五)构筑创新优势,打造人才队伍。抓住科创中心建设的契机,促进产学研用结合。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节约能源改造、资源综合利用等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相关的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实施中,鼓励企业之间采取联合体方式共同参与投资建设。支持不同技术领域的企业和大学、院所联合创新,支持上下游企业联合提供满足节能环保需求的整体解决方案,形成重点行业绿色发展技术解决方案和标准规范。加快建设上海市节能环保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基地,打造一支坚实的绿色科学技术人才队伍,推进绿色制造专门化人才培养。

  (六)加强节能宣传,提高公众意识。广泛开展“节能减排”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举办专题论坛、技术展示和推广交流、现场交流会等,传播普及节能法规、节能技术和节能理念,逐步提升全社会节能环保意识,为节能减排创造良好消费文化和社会氛围。组织新闻宣传部门制订全民宣传方案,加大公益广告宣传力度,并增加能源浪费现象曝光频次。充分的利用节能宣传周、世界水日、地球一小时等重大专项活动,开展一系列专题宣传,使节能减排成为全民共识。

  《娄底市大气污染防治“守护蓝天”攻坚行动计划(2024-2025年)》印发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全部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没有经过本网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犯权利的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别的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照法律来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方式;邮箱: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