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到我国来开微博,一天粉丝300万;卡尔萨根一部著作,几十亿人在看;从《星际穿越》到《火星救援》,每部科幻片一星期能够到达5000千万美元的票房,全世界同步上映。”但是,我国现在的科普现状,35年拍不出这样的科幻片,也还没有《时刻简史》这样的科普书,咱们应该大众科学家,当社会呈现热门事情、突发事情的时分,这些具有公信力的科学家,要站出来。宣布独立、理性、专业的声响。我国科学院国家地理台副研究员、卡尔萨根奖取得者郑永春日前在第二十三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上呼吁:“科学不都是高深典雅,要增强与日常日子的联络。科学家做科普不是游手好闲。”
科学界现在有一种不成文的说法,以为科学家就要安安心心搞科研。那么,谁能来做科普?郑永春以为,科学家应该是科普的重要力气。“谁说科学家做科普游手好闲。这是现在最需求改动的观念。我有一帮青年科学家朋友,如果说这点不改动,谁都不敢站出来。因为在科学传达方面的重要贡献,郑永春本年5月被美国地理学会行星科学分会颁发卡尔萨根奖。
“科学是温暖的,科学是有用的,科学也是美的。”他举例说,尿不湿让年青的爸爸妈妈们省却了洗尿布的费事,但尿不湿开始被创造出来是未处理宇航员长时刻在太空行走中的大小便难题。医院中的重症监护病房解救了很多病患的生命,但它开始是上世纪70年代对登月航天员进行健康检测的需求而诞生的。现在咱们用的枕头和席梦思床垫用聚氨酯资料制造成,被称为“回忆海绵”,能够精确的经过人体曲线和温度主动调整形状,给身体各个部位最服帖的支撑,让咱们取得舒适睡觉,这其实源于给航天员做的支撑和保护垫。
基础科学是能够转化为使用效果的。现在的转化欠安,不是科学没用,而是没有嫁接好从实验室到企业的中心阶段。
郑永春表明,不能让公式和术语让人觉得科学是巨大上,让人看不懂。“咱们要创造没有公式和术语的科普著作。小孩子都能读懂。科普不只需求科学家,方式要脍炙人口,还需求让艺术家等来参加科普创造。”
来自全国有关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以及各级科协、科技场馆的专家学者、科研工作者近200人参加了以“信息化布景下科普立异与革新”为题的第二十三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
Copyright © 2014.kaiyun 版权所有豫ICP备15000255号-1